【食用安全】一枝牙刷暗藏20萬個細菌 牙醫拆解4大刷錯牙習慣致牙周病
發布時間: 2020/09/12 09:59
大家為了維持口腔清潔每日早晚刷牙,但原來牙刷分分鐘比馬桶更髒,有研究發現牙刷每平方寸可容納至少20多萬個細菌,比馬桶含菌量更多,超過60%的牙刷被糞便所污染。有牙醫直言,不少港人都「刷錯牙」,輕則令牙齒愈刷愈黃,造成敏感牙齒,嚴重更演變成牙周病。
綜合英國媒體報道,浴室設計公司Soakology.co.uk曾公佈數據指,以每平方寸可容納分量計算,一枝牙刷可容納至少20萬個細菌,比馬桶含菌數更多。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曾進行過一項研究,該研究是從學生的共用浴室中收集牙刷作研究,檢測發現60%以上的牙刷對糞便呈陽性,而這些糞便更有可能是來自其他廁所共用者的糞便樣本。
衛生專家Ralitsa Prodanova接受英國《都市報》採訪時表示:
牙刷是細菌滋生的完美地,病毒和細菌可透過空氣中的水分而污染傳播。如果把牙刷放在廁所附近,這些致命的病菌會留在刷毛上,然後人們再將它們每天2次直接放入口中。
美國牙醫協會建議,牙刷應每3至4個月更換一次,如出現磨損則可再換快一點。另外,牙刷應存放在遠離馬桶的位置,並以牙刷架固定其位置,同時需維持牙刷架的衛生情形,避免細菌滋長。
港人3大「刷錯牙」習慣
港大牙醫學院牙周病學臨床教授梁惠強直言,不少港人都「刷錯牙」:
很多人知道車匙在手,都要學車才懂得駕駛,卻誤認為有牙刷在手,便自動識刷牙。
根據港大牙醫學院牙周病學臨床教授梁惠強與牙醫趙創波的刷牙建議,可綜合出港人3大「刷錯牙」習慣:
1. 牙刷刷毛太硬
梁惠強指出,一般人以為刷毛愈硬,愈能刷得乾淨,事實上,中毛及硬毛牙刷,都會刷傷牙齒和牙肉,要揀軟毛牙刷才恰當。
趙創波解釋,牙齒表面琺瑯質有固定厚度,不會隨時間再生,若用硬毛牙刷,很易將琺瑯質刷走,護齒反變傷牙。趙創波建議,用軟毛牙刷再加輕力按摩,已可以去除牙齒表面污漬。
2. 刷牙力度太大
趙創波指,不少人誤以為「大力刷」可令牙齒更乾淨亮白,實際上力度過強的「暴力刷牙」,除令琺瑯質變薄:
一般人每次刷牙2分鐘已足夠,很多人刷足10多分鐘,卻不知道刷的時間愈久,琺瑯質會變得愈薄。
當琺瑯質變薄,底層的象牙質便會外露,使牙齒泛黃,更會導致牙齦收縮,形成敏感牙齒;另有很多人只刷牙面,未留意應同時清刷牙齦,按摩牙肉,亦增加患牙周病風險。
3. 拒用牙綫
單靠牙刷未能完全清除導致蛀牙「原兇」,刷牙時必需要配合牙綫。梁惠強解釋,牙綫可輕輕攝入牙肉,將牙垢拉走。不少港人使用牙綫手法不當,如「直出直入」無剔走牙垢,及「選擇性使用」,沒有去除所有牙縫的殘留物。梁建議一般人可選用牙綫清潔,而患牙周病或牙縫較大者則可改用牙縫刷。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羅嘉欣